边缘与移动系统中的资源管理与优化

1.背景


在当今数字化时代,移动设备的普及和边缘计算的兴起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。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和物联网设备的广泛应用,使得用户对设备性能和响应速度的要求日益提高。同时,随着5G网络的推广,边缘计算成为解决延迟和带宽瓶颈的重要技术。边缘计算将数据处理从云端转移到离用户更近的网络边缘,能够显著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用户体验。然而,这一趋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。移动设备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运行,如何高效管理和优化CPU/GPU资源,以实现最佳性能与能效的平衡,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。传统的资源管理策略往往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使用场景,尤其是在高负载或多任务并行处理时,设备的性能和电池续航受到严重影响。因此,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,如人工智能和强化学习,探索智能化的资源管理方案,显得尤为重要。

2.研究模块说明


2.1 性能瓶颈分析框架


为了深入了解移动设备在不同工作负载下的性能瓶颈,我们提出了一种全链路插桩的性能瓶颈分析框架。该框架通过在系统的各个层级进行插桩,追踪各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,形成一张详尽的依赖图。这一图谱能够清晰地展示系统中各个模块之间的交互和数据流动,从而帮助我们确定瓶颈路径。通过分析依赖图,我们能够识别出性能瓶颈的具体位置,包括硬件资源、软件算法以及数据传输等环节。该过程不仅能够有效定位问题所在,还能提供针对性的优化建议。例如,通过识别出特定函数或模块的执行时间过长,开发者可以针对性地进行代码优化或资源重分配,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。此框架的实施将为性能优化提供科学依据,并帮助开发团队在设计和实现阶段就能考虑到可能的瓶颈,从而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。

alt text



2.2异构硬件联合调频优化


为了实现性能与能效的动态平衡,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CPU/GPU调频算法。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(如各CPU和GPU的频率、利用率、内存占用和帧率)的全面采集和分析,该算法能够预测设备的运行需求并实时调整频率。我们采用在线学习与离线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训练模型,以提取设备在不同场景下的调频策略,从而实现对复杂负载场景的高效优化。

alt text



2.3性能功耗感知的调度算法


我们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性能测试框架,用于分析移动设备在不同工作负载下的资源使用模式。针对大小核异构架构(big.LITTLE)处理器的特点,我们提出了一种动态资源调度方案,该方案能够根据应用需求和设备状态,在大小核之间灵活分配任务。通过精准识别负载特性,高性能核心(big)承担复杂计算任务,低功耗核心(LITTLE)处理轻量工作,从而在满足高负载应用性能需求的同时,有效降低能耗,延长设备续航时间,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。

alt text